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凯发国际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一部镌刻在银牌铜板上的日本侵华史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1:21    次浏览

提起日本侵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其实,自从1874年日本借口“台湾生番危害琉民事件”登陆台湾开始,日本对中华民族的的侵略愈演愈烈,绵延持续了半多个世纪。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期间,不仅肆无忌惮地屠杀平民、掠夺资源,甚至对那些在中国进行杀人比赛的凶残屠夫给予表彰。在日本国内,更是以各种方式对战争进行炫耀和宣传。“从军记章”就是日本炫耀自已“赫赫战功”的一个重要罪证。明治七年(出征台湾)从军记章 1871年,琉球王国的船只遇飓风飘到台湾,与高山族人发生冲突,事后清政府以“抚慰”琉球人的办法解决了此事,琉球王国没有提出异议。而早有吞并琉球之意的日本政府,却以此为借口于1874年(明治七年)2月10日昭会中国,说中国政府对台湾土著居民不能绳之以法,因此日本要“代为惩罚”。5月22日,日军在台湾登陆,侵华战争爆发。 1875年4月10日,日本政府为“纪念”这次出兵行动,设计制作了第一枚“从军记章”。章为银质,圆形,直径25毫米,正面为左右对称的两组桐叶环绕着篆体汉字“从军记章”四个字,背面刻有“明治七年,岁在甲戌”两行楷体汉字。由于此次战争规模较小,这枚从军记章存世很少,加之年代久远,能保留至今的已是凤毛麟角,在日本国内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甲午战争)从军记章 1894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中国农历甲午年),畜谋已久的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赔偿军费两亿三千万两,并对其开放和新开通商口岸。从此,日本不仅加入到奴役中国的行列,而且成为瓜分中国的元凶之一。 战争结束后,日本依照1895年的143号帝国法令,设计制作了“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从军记章”。在1896年至1897年间共制作了3000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奖章是特意用从中国缴获的大炮上的铜件熔化后铸造的。奖章为圆形,直径30毫米。与连缀的横条上面没有刻字。奖章正面,是陆军/海军军旗交叉的图案,上方有一枚日本天皇家族的菊纹章。背面中央写有“从军记章”,边缘环绕着“明治二十七八年”篆体汉字。明治三十三年“清国事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从军记章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在战争中,日本出兵23540人,接近占了联军总数的二分之一,是绝对的侵华主力。 按照1901年4月21日颁布的142号帝国法令,日本政府设计制作了“清国事变”从军记章,以“纪念”八国联军中日本的出兵侵略行动。奖章为铜质,直径30毫米,正面上方是一个日本天皇家族菊纹章,章面上是一只日本历史传说中象征勇武的展翅的金鸱,它托举着“从军记章”四个篆体汉字。背面是“大日本帝国明治三十三年”楷体汉字,排成两行。横条上有“清国事变”四个篆体汉字。明治三十七八年战役(日俄战争)从军记章 1904年至1905年,沙皇俄国为了和日本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而在中国的领土上大打出手。日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权的战争。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居然要求清政府在东北三省以外地区严守中立,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厮杀。清政府无力约束交战双方,只能屈辱地宣布“局外中立”。 根据1906年3月31日的151号帝国法令,日本政府制作颁发了“明治三十七八年战役从军记章”。奖章为铜质镀金,圆形,直径30毫米。正面是日本陆军/海军军旗交叉的图案,止方有一枚日本天皇家族的菊纹章,底部有一片带桐子的大桐叶衬托。背面中央为一樱花瓣状盾形浮雕图案,上刻“明治三十七八年战役”篆体汉字。盾形图案左右分别以棕榈枝和月桂枝衬托。横条上有“从军记章”四个篆体汉字。大正三四年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日德战争)从军记章 1914年(日本大正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为了与德国为争夺青岛以及周围地区,在我国山东省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战后,根据1915年的203号帝国令,日本政府铸造了纪念此次战争的“从军记章”。该章分为两种版本:1914-1915年版(大正三四年)和1914-1920年版(大正三年至九年),前者奖章浮雕图案比后者轮廓更加深峻鲜明。有一种说法认为,第一种版式的铸模曾经遭到破坏,所以第二种版式实际上是第一种版式的替代版。1914-1915年版的奖章,授予参加1914至1915年从德国手中夺取青岛和占领太平洋岛屿战役的日本军人;1914-1920年版的奖章,分别被授予1917至1918年间日本派驱逐舰队远征地中海,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者,和1917至1922年间由于俄国发生十月革命而从海参崴撤出的日本军人。 奖章直径30毫米,用紫铜制成,正面是一对交叉的陆军/海军军旗,上方有一日本天皇家族的菊纹章,下方为一对交叉的桐叶枝。背面刻着“大正三四年战役”隶书汉字(另一版为“大正三年乃至九年战役”),横条上刻着“从军记章”四个篆体汉字。昭和六至九年事变(“满洲事变”)从军记章 1931年(昭和六年)9月18日,日本不宣而战,在中国东北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此外,1933年还相继爆发了日军向我长城沿线及察哈尔等地的进攻,以上战事绵延至1934年(昭和九年)。 根据1934年7月28日的255号帝国令,日本政府制造、颁授了“昭和六年至九年事变从军记章”(为掩盖侵略恶行,从1931年“九·一八”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日正式宣战,日本一直称此期间对中国的侵略行动为“事变”),以“奖励”参加上述侵华战争行动的军人。奖章为圆形,直径30毫米,铜质,旋棒形连缀,横条上刻“从军记章”四个篆体汉字。正面是一只展翅的金鸱,上方有一个日本天皇家族的菊纹章,由光芒四射的底纹衬托着。背面为樱花丛中的一对陆军/海军头盔,及由盔带构成的框内写的“昭和六年至九年事变”篆体汉字,排为三列。“支那事变”(全面侵华战争)从军记章1937年以“七七事变”为始,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战争进行第三年,日本政府根据1939年7月27日的496号帝国令,制造了“支那事变从军记章”,颁发给从战争爆发直至战争结束所有赴中国参战的日本军人。由于战争规模大,发放数量大,因此这枚奖章在今日的收藏品市场上较为常见。奖章为圆莆,直径30毫米,铜质,正面是一只展翅的金鸱,金鸱两侧为日本陆军/海军军旗。在金鸱的上方,是一个日本天皇家族的菊纹章。奖章背后有四个篆体汉字“支那事变”,背景是大海和群山的图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在侵华战争中有很多卖国求荣的汉奸充当了日本人的帮凶,为“奖励”这些助纣为虐的汉奸,日本又专门设计制作了一款“支那事变从军记章”的非日本籍人员。奖章正面为碎樱花瓣衬托的日本天皇家族菊纹章,背面是“支那事变记念章”隶书汉字。章形与日本一般纪念章相同,无横条,绶带与“支那事变从事记章”完全一致。据相关资料显示,获得这枚“纪念章”的人在战后大部分都被中国政府依法严征,因此此章属于有特别收藏价值的珍品。 (日本发行的“大东亚战争纪念之章”未能正式颁发日本就战败了,现在市面上的此章绝大部分为现代仿品,在此就不做描述了;“满洲国境事变从军记章”等其他边缘章,未列入正规的日本“从军记章”系列,在此也不做描述) 由上述七枚“从军记章”可以看到,自1874年起,日本发动的每一次侵略战争都和中国有关,或者直接侵略中国,或者和其他列强在中国领土上厮杀,可以说,这些“从军记章”,都是直接或间接为侵略中国的战争和出兵行动而设立的。因此可以说,日本的“从军记章”系列就是一部镌刻在银牌铜板上的日本侵华史,是昭示日本侵略罪行的最具说服力的“自供状”。当年的这些“从军记章”,以及许许多多的日本侵华的战争遗物,都是日本人自己提供的犯罪铁证,我们要不断地将这些证据呈交给历史的审判台感谢朋友对'爱历史'的信任并投稿!投稿联系信箱 [email protected]民国版真实的“华山论剑”远征军反攻战牺牲最大歼灭日军最多的战役百年前大清舰队巡航万里护侨命运多舛的世界最丑女人 死后仍被丈夫四处展览如你喜欢“爱历史”相关内容,欢迎访问www.ilishi.net进行更多阅读